估值PER的盲点
一般投资者用PE ratio 来估值一只股的价值是否便宜。 但PE估值并不完美,它的估值忽略了一些存在的因素,所以需要用其他基本面分析指标来估值。PE = Price / EPS. 分子是价钱,而分母是每股盈利 EPS. EPS = net profit/ no. Of shares.
Net profit净利及no. Of shares总票数各为分子及分母。当分子及分母有了变化,就直接影响EPS,接着就是影响PE。
我所谓的变化是公司的净利是在会计准则是需要记录折旧,摊销,公司预扣税给多或少或是税务回扣, 一次性的盈利或亏损,减值拨备等,所以净利不能真正反映赚钱能力。需要其他估值法来代替PE 。
其二,分母总票数的变化,在PE估值是忽略掉的。一些公司拥有优先股,公司凭单还没到期及转换母股。这些都是会影响未来的总票数。
EPS是没有把拥有优先股的票数算进去,典型的例子是ARBB及Ageson。所以PE估值看似很便宜。
还有私下配售及从凭单转换成母股多出来的票数,是要等到完成之后的下一个季度才计算。未转换成母股的凭单直到到期时,也会影响未来的每股盈利。
这种情况下,EV/EBITDA 估值法比较适合取代PE来做估值。
Comments
Post a Comment